4+7带量采购落地,多地医保局接手药械采购,医药行业大颠覆来了
日期:2019/5/11
医药改革真正的“王炸”来了。
昨天(3月18日)湖北卫健委发布公告称,自3月14日起,原省卫计委事实承担的全省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政策制定并监督实施,指导药品、高值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平台建设的工作调整为省医疗保障局负责。
这意味着,继上海、福建、陕西、黑龙江、山东等之后,又一省医保局接过了集采“接力棒”。根据机构改革方案,以及湖北省卫健委公告,由此,湖北省医保局已经掌握了药械采购规则的制定、监督实施,指导药械招标采购平台建设的大权。
结合本身具有的支付权和通过机构改革整合的定价权等,分析人士指出,我国“大医保”的医药格局正在形成。新的医保部门有钱,又有权,已具有整合全国市场的实力,议价、谈判的话语权大大加强。与之同步,整个行业的大颠覆已经不远了。
此前由于我国医保部门作为支付方,没有掌握足够的话语权,对药品集采、使用环节的监督不够,对药价虚高无能为力,对医药反腐、骗保等行为,也无法形成有力震慑。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本轮机构改革中,医保部门单独设局,被赋予了多项权力,且已发挥效力。
可以看到,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通过组织谈判、带量采购等一系列手段,已经倒逼大批药品降价。特别是,随着4+7带量采购在本月的落地实施,不仅中选的25个药品,其大批竞品也面临大降价。
而以降价为支点,中间环节费用空间压缩,整个医药行业的格局都将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也将随着各地医保部门掌握集采控制权而加速。
多省市落实
医保主导下,药械招采变天
随着各地医保部门纷纷挂牌,药械采购环节的权力交接也在推进。
据健识君统计,除了上海、福建等早已试点医保主导药采的城市外,包括湖北在内,目前已有至少10个省份发文,明确将药械集采环节政策制定与监督实施等职能,交由医保部门负责。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支付方医保部门掌握各地药械集中采购大权,全国药械市场真的要大变天了。
明天(3月20日)上海、大连、沈阳等城市的带量采购,将进入实施阶段。而这一改革,也是今年医保部门在集采环节,最大手笔的试点。可以看到,在集中了11座城市60%采购量的基础上,掌握了话语权的医保部门,已经使25个药品价格降到历史最低。
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医保配套措施》,则通过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倒逼未中标药品,特别是价格远远高出中选价的进口原研药,梯度降价。
而根据此前业界流传的一份通知,国家医保局还计划建立全国药品耗材招标采购平台。这意味着,医保部门不仅要主管各地的药械集采,还有望以此为基础,集中更多的量,这也指向越来越低的价格。
事实上,作为集中了采购权、定价权和支付权的“超级买家”,国家医保局的目标远不止降价,更重要的是重塑医药市场格局。
话语权加强
“大医保”撬动医药行业变局
医药行业的大颠覆已来。
上周(3月12日)深圳信立泰药业发布2018年年报称,其核心产品泰嘉通过中选4+7,在完成采购量的基础上,将挤压原研及未中标产品,解决销售中长期存在的瓶颈问题。
咸达数据显示,2018年信立泰的泰嘉(氯吡格雷)销售额34.70亿元,而其原研药竞品赛诺菲的波立维(氯吡格雷)销售额70亿元。
4+7带量采购中选,即意味着已经获得了全国20%至30%的市场份额。从这个角度讲,4+7带量采购无疑会给中选产品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助其迅速突破固有市场格局。但,对企业而言,降价压力也不容小觑。
可以看到,信立泰2018年利润已大幅下滑。年报显示,受“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影响,医院终端备货、库存略有调整,信立泰第四季度营收增速略为放缓。
此外,受3月底陆续落实4+7带量采购,终端清库存、采购放缓等影响,信立泰预计今年第一季度业绩同比下滑25%至10%。
作为应对,信立泰在2018年年报中表示,业务角度看,制药企业非常简明清晰:做好研发、生产、销售,在确定正确的方向后,打好攻坚战。短期经营看产品线及政策;中长期看产品梯队;实现长远的跨越式发展就要看研发平台和销售平台的建设和效率。
而在此之前,为应对医药领域的颠覆性变革,本土龙头药企,如恒瑞医药、恩华制药等,已对内部组织结构做出调整,强化研发,而弱化销售环节。
事实上,进入3月以来,伴随4+7带量采购试点落地执行,医保目录调整、医保支付标准等,也正在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而在这些政策撬动下,特别是中选价格与医保支付的综合作用下,分析人士认为,行业的变革将进一步加剧。
信息来源:健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