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恩贝董事长向韩正副总理当面提交书面材料,建议暂缓更多品种“4+7”集采及最低价独家中标
日期:2019/3/29
3月11日,针对4+7试点工作,北京市再出台三份配套文件。北京市医药集采中心发布通知,
暂停4+7部分未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采购资格,涉及数十家企业137个产品。
此次涉及药品包括恩替卡韦、蒙脱石散、苯磺酸氨氯地平、瑞舒伐他汀、头孢呋辛酯等,涉及京新、康恩贝、丽珠、乐普、贝克生物、新达制药等数十家企业。
而针对中选药品的临床配备工作,北京市卫健委发文要求医疗机构要针对临床使用的中选药品,组建监测评估小组,相关专业科室专家和药学人员为主要成员,科学评估本院中选药品使用情况,并建立鼓励使用中选药品的激励机制和倾斜措施。
巧合的是,5天前的3月7日,赴北京参加两会的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刚刚与国务院副总理韩正进行了交谈,并向韩正提交了书面建议材料。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审慎对待4+7招标药品非试点地区联动,暂缓进行更多品种4+7“国采”,同时希望改变“最低价独家中标”的做法。”
其核心内容是:
自4+7带量采购试点推行以来,国产仿制药与过专利原研药同平台公平竞争的序幕渐次拉开,降低虚高药价对净化药品流通环境,改善行业生态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此项政策也存在相关的问题及风险,应该在试点基础上总结完善再推广。比如“最低价独家中标”这一条,加剧了国内优秀企业之间的残杀式竞争,个别首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甚至报出了出乎意料的低价。
一个产品要通过一致性评价,要投入500万至2000万不等的研发成本,若后续不能中标销售获得足够的收益,会导致药企一致性评价积极性下降。即使中标采购,如果没有一定的利润回报,将来的创新发展也无从谈起。
因此,从支持医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计,考虑到带量采购尚在探索阶段,建议非试点区域不要照搬4+7中标价格轻易跟进和扩大,同时要加强配套政策的落地和效果监测,评估其对药品保障供应的可及性、安全性,评估其对医药行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方案,再扩大试点区域和药品。
02
药企没有侥幸的空间
未来医药行业的大趋势肯定是要淘汰一大批拥有批文却没有高标准生产技术的企业,行业会不断提高集中度,拥有很强融资能力以及技术能力的企业才会优先胜出。
所以,我们会看到接下来的带量采购只会执行的越来越严,药企将不得不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一致性评价上,以保障能够获得带量采购之后所留下的药品市场真空。
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一大批仿制药企业遭到淘汰后,国内短期内可能会留下了一个不小的药品缺口,可能跨国药企药品的市场份额会有所提升,但这也是我们国内药企自己没有珍视长达4年的一致性评价过渡期,给跨国药企留下了一个高价原研药占领市场的空窗期。
因此,在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的政策执行上,国家其实是给了充足的时间的,但是药企们没有去认真研究这次历时4年之久的行业大整顿是不是动真格的, 此外去年长生生物以及前几年的银杏叶提取物事件,也客观上促使了国家整顿医药行业的决心。
接下来《药闻社》的预测是,更多的上市公司药企,只要还想再国内医药市场里生存,就得遵从医药行业的市场规则,一致性评价是必要条件也是存活之根本,带量采购是充分条件也是能够做大规模的唯一途径。未来药企或许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
能够入围带量采购名单的企业,首先也必须是其旗下药品通过了一致性评价,这是药企未来能够存活的必要条件;而至于中标带量采购虽然遭遇药价骤降,但是至少有活下去的空间,国家一定会以强力政策来保证量的实现,虽然阻力不小,但长期来看绝对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所以带量采购全国化施行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药企在这个层面实际上没有太多讨价还价的空间。所以,我们这次在两会上看到康恩贝胡季强向国务院副总理建言,这已经属于药企们往上沟通不顺畅,不得已借两会发声的一个被迫行为了。
03
大势所趋
当然,两会建言可能扭转不了最终的政策,但是可以为药企们争取必要的时间,因为药企们做一致性评价是需要时间和资金的,一致性评价是从2015年8月开始颁布政策并随后执行的,但是近4年过去了,很多药企并没有将这个政策认真对待,前些年日子过得太好了,谁都在对政策进行观望,谁也没有想到还有带量采购政策的推出,因此在18年年底的时候,一致性评价289品种完成率不足一成。
不过,药企们的期望和国家意志是两码事,从当下4+7带量采购已经自然而然地延展到了非4+7区域来看,全国推行带量采购已是大势所趋。
据胡季强称,几天前他曾和国家医保局胡静林局长也作了汇报,胡局长非常重视医药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
从当下国内制药企业所面对的形势来看,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提出的建议,应该是整个行业的心声,带量采购以及一致性评价对整个行业的洗牌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文章来自:正经财经的财富号、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