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跨国药企宣布业务调整:拜耳计划全球裁员1.2万!
日期:2018/12/3
昨天(11月29日),拜耳宣布出售部分业务,全球裁员约12000人,减损33亿欧元(38亿美元),整个计划将在2021年完成。
据健识君了解,拜耳此次裁员涉及到的业务包括全球排名第五的动物保健业务,消费者保健部门的防晒业务Coppertone和足部护理品牌Dr. Scholl,以及刚刚收购孟山都获得的包括种子业务、杀虫剂在内的部分资产。
事实上,拜耳已不是第一个全球裁员的跨国药企了,此前GSK、辉瑞、诺和诺德、夏尔均已启动了裁员计划。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外资药企裁员已经成为趋势。“外资药企裁员主要分为三步,一是非医药专业人员;二是非主营产品人员;三是压缩专业营销队伍。”
三大板块
预计三年裁员1.2万
拜耳此次出售或剥离的业务涉及到动物保健、作物科学、消费者健康三大业务板块。
在资产出售方面,拜耳称其正在考虑针对消费者保健部门的防晒业务Coppertone和足部护理品牌Dr. Scholl的各种选择。拜耳的消费者保健部门是在2014年以140亿美元从默克手中收购。
据悉,英国利洁时和美国宝洁可能有意收购上述消费者保健品牌。
拜耳还将剥离动物保健部门,该业务在业内排名第五,分析师曾表示其价值可能在60-70亿欧元(79亿美元)之间。该部门2017年的营收为15.7亿欧元,占集团营收的约4.5%。
然而,拜耳此前轰轰烈烈地斥资600亿美元收购孟山都,为了满足监管需求,拜耳同意出售包括种子业务、杀虫剂在内的部分资产。
在裁员的1.2万人中,超过4000个岗位将来自作物科学部门,这主要是受到收购孟山都的影响。
拜耳首席执行官Werner Baumann在电话会议上表示,这些举措和收购孟山都与草甘膦诉讼完全不相关,这些决定是独立作出的,旨在提高公司未来的竞争力,并让拜耳专注于在制药、消费者健康和农作物科学方面的核心业务。
截至目前,业务动荡没有波及在拜耳营收中占比最高的处方药业务,但裁员仍然降临在这个部门。拜耳宣布削减内部药物研发工作,裁减数百名研究人员,同时寻找合作伙伴。
尽管关于拜耳将裁撤哪些项目,目前还没有传出官方消息。但拜耳的声明中指出,截至2021年底,公司计划制药研发部门裁员900人,德国Factor VIII生产工厂裁员350人。“研发措施包括加快创新模式的发展和内部研发活动的重组。通过减少内部研发释放的资源将用于加强对合作研究模式和外部创新的投资。”
业务转型
跨国药企裁员潮来了
今年以来,跨国药企的裁员消息不断袭来,不仅上文所提到的辉瑞,还包括诺华、诺和诺德、葛兰素史克、武田制药、辉瑞、赛诺菲、艾尔建等。
分析人士表示,这些跨国药企裁员的主要对象分别是医药代表、高失败率的新药研发部门人员、非核心业务部门人员。
今年以来部分跨国药企裁员汇总
※艾尔建:裁员1400人
1月3日,艾尔建宣布裁员1400人,成为新年“第一裁”。裁员涉及公司商务团队1000名员工,外加400个停招岗位。除裁员之外,艾尔建宣布还将通过其他措施进一步节省开支,此措施一落实,公司的运营成本相比2017年可节省3亿~4亿美元。
※赛诺菲:裁员400人
1月下旬,赛诺菲也开始新一轮裁员,经官方发言人Ashleigh Koss证实,赛诺菲正在裁减美国糖尿病和心血管销售团队的400名员工,但负责PCSK9降脂药物Praluent的心血管团队将不受此次裁员影响。
※诺华:裁员2200人
9月25日,诺华制药宣布计划未来四年在瑞士的巴塞尔、施泰因、洛迦诺和施韦泽哈勒共裁员2200名,约占诺华瑞士员工总数的16.92%。此举将波及1500名药品生产一线员工以及约700名商业服务部门职员,此前8月份公司还对旗下眼科业务进行调整。
※诺和诺德:裁员650人
9月18日,诺和诺德发布《转变研发方式的计划》,将在中国和丹麦裁员400人,其中涉及30名中国研发中心人员。此外,9月28日据路透社消息,诺和诺德发言人表示,还将在美国削减约250个工作岗位。计划裁员的员工中有100人来自该公司位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美国总部的后勤岗位,其余的150人来自糖尿病治疗支持岗位。
※葛兰素史克:裁员650人
9月12日,葛兰素史克发言人玛丽·安妮·莱恩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裁员名单将包括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和北卡罗来纳州的科研三角园的各100名内勤人员,从IT人员到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均有涉及,另外还将裁撤分散在美国50个州的450名医药代表。
※武田:裁员450人
9月11日,武田制药公布关闭芝加哥地区美国总部的计划,并将其美国业务集中在夏尔运营的波士顿地区,此举将关闭1000个相关岗位,削减约7%的合并员工。此外武田制药预计,收购夏尔的交易将会在2019年初完成。
有分析认为,跨国药企纷纷裁员不外乎有三大主要原因
不过,跨国药企的裁员潮可能会是中国企业的好机会。北京时代方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市场研究总监高岩不久前就对媒体表示,“别人非核心业务的剥离,未尝不能成为我们的饕餮大餐。”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现阶段人才布局和市场占有率的重新调整,跨国药企和中国药企之间的格局分配或许也将迎来一次重构。
信息来源:健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