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在同行业中一向的形象都比较低调,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当年“霸屏央视”《康美之恋》的宣传片。
但是从10月10号开始,康美的股市开始出现波动,但是都在正常范围内。12号开始,股价突然出现断崖式下跌,股价从21.79元一路下跌至17.99元。截止到到26日收盘,康美药业股票收于11.98元,市值几乎蒸发掉一半。
与此同时,10月19号,2022年到期、票息5.33%的“15康美债”下午临时停牌,跌22.93%,报74.08元,创2015年3月上市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以及最低价格。
而不被资本市场看好,或许与康美最近不断被质疑脱不了干系。博益投资事件、存贷双高、大股东质押比例高,此外,市场还质疑康美药业的中药材贸易毛利率奇高,不符合贸易业常理。受到这些不利消息的影响,即使康美发布了亮眼的三季度报,依然没能拖住股价下行的趋势。
公开资料显示,康美药业的货币资金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一路走高,截至2018年6月底,康美药业账面上的货币资金高达398.85亿元,占总资产的50.66%,其中银行存款为397.65亿元,与此同时,康美药业的有息负债在净资产中的占比也一路走高,截至2018年6月底,有息负债高达347亿元,占净资产的比例为104%;有媒体因此质疑称,“账上躺著几百亿,没有任何理财全部现金都用来吃利息,要不就是账上现金真实性存疑,要不就是资金周转流动需要大量现金。”
尤其引人质疑的是,在高收入、高盈利、账面又“好看”的情况下,康美却在拼命的质押股权,在康美药业上个月媒体传闻的公告中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康美实业持有公司股票16.40亿股,占比32.98%,其中已质押股票15.08亿股,质押比例高达91.91%。据E药经理人从投资方得到的分析称,一般来说公司的股权质押比例在60%-70%间相对安全,如果质押比例太高,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而逼近平仓线的的话,大股东会有爆仓的风险。
一边手握巨额的现金资本,另一边又拼命发债、质押股权,这样难免会引起资本市场和媒体对于“财务造假”的质疑,股市上的表现也说明了这一点。
除了存贷双高、大股东质押比例高之外,康美还陷入了涉嫌操纵自己股票的漩涡中。
9月21日,博益投资法人王廉君因为涉嫌操纵股价、内幕消息,被公安经侦部门采取强制措施。而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6月前,王廉君曾在康美药业担任职工代表监事和监事会主席。而目前王廉君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博弈投资,也与康美药业关系密切。值得注意的是,马兴田的夫人许冬瑾也是博弈投资的董事及股东之一,占股比例为10%。而博弈投资的第一大股东,则是普宁市康美实业有限公司,其大股东正是康美药业的董事长马兴田。而这个关系,让媒体怀疑的王廉君的操控“名单”中,多了康美的名字。
虽然此后康美也发表公告,称“不存在利用其它账户买卖康美药业股票,不存在利用其它账户从事康美药业股票内幕交易和操纵康美药业股价的情况。也未曾与王廉君讨论过其交易康美药业股票的相关决策信息或任何其他相关信息或相关事项”,撇清了与与博益投资的关系,但是盘中下跌、在尾盘大幅拉升的事实下并没有打消众人的疑虑。
还能回去“千亿俱乐部”吗?
康美麻烦不断,除了此前负面消息不断之外,重销售、轻研发或许也是原因之一。
根据今年半年报显示,康美药业研发费7449.72万元,同比增长25.84%,在营业收入中占比0.44%。今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1.15亿元,占营收比重为0.44%。今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1.15亿元,占营收比重为0.45%。与之相对的是,康美药业今年上半年的销售费用为4.96亿,同比增长59.28%,销售费用率为2.92%,而2018年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率为3.12%。,但销售费用却高达7.9亿元,相比去年的4.8亿元,增长超50%。上述数据显示出康美药业轻研发态势明显。
但是,也有人分析,康美盈利并无问题,与需要重研发的制药企业不同,康美作为主做中药材的商业企业,加上这些年重点的流通业务,康美最需要的就是能够盘活的现金流,通过快进快出来盈利。
但在这个逻辑之下,康美同时也不具备独特的生产研发技术,具有可替代性,因此也有分析师认为,此次股市遭遇腰斩,不过是估值回归罢了。如果康美想要在流通这条路走下去,可能需要好好去思考一下,怎样建立一种新的、不可替代的商业模式。
据E药经理人从证券公司得到的消息,包括康美在内的很多公司之前很激进,在货币政策比较宽松的时候大动作借贷,而现在一旦面临银行收紧货币,资金变得很紧张。尤其康美近些年收购动作不断,资金链紧张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如果资金链跟不上,面临的可能就是爆仓的危险。
有消息称,为了缓解紧张局面,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解救资金的政策,但是这也将会使企业陷入被“摘桃子”的被动局面。
要想回到千亿市值,康美的股价需要翻一倍才能做到,而目前对于康美来说,或许更重要的不是回到“千亿俱乐部”。“千亿市值没那么重要,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股价,要先生存下去。”分析师如此说。
药房托管何去何从?
在2018年年初,E药经理人主办的新年展望会上,曾对药房托管的话题进行讨论,当时有专家认为,药房托管实质上是以垄断对抗垄断,既不能切断商业贿赂又不能降低药价,并呼吁政府取消药房托管模式。
但实际上,医药分开也是大势所趋,在当前零差价的制度影响下,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职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康震就曾在2018年新年展望会上说,医院药房剥离虽然是一个大趋势,但是短时间内还很难实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剥离前会有一个过渡时期,而现在正处在剥离过渡期。
在康震看来,促进医院剥离药房,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是药占比;第二是政策的要求;第三是人员成本压力。
在剥离过渡期,药占比指标将会先让处方药外流。目前来看,主要存在昂贵的肿瘤生物制剂、医保外的药品、辅助药品(可用可不用)、院外输注的配套产品、一致性评价不过的药品这五类产品会成为处方外流的主力军。
对于剥离的过渡模式上,主要有四种情况:
托管模式:所有权归医院、解决人员成本、减少购药资金、降低药占比、减少库存、提高效率;
合作模式:减少购药资金、较少物流成本、收取合作费、降低药占比、提高效率;
自开模式:自家药师开药店、开在医院附近、分流门诊药师、收取一定佣金、降低药占比;
院外模式:临靠医院附近、收取一定费用、处方适当外流、降低药占比、环节门诊药房压力。
现在托管模式显然不被政策制定者认可,而且在执行过程中,成为了不少医院及企业的寻租的营生,所以在这种争议下,国家明确了禁止药房托管。
但过去显然,很多医院已经这么做了。康美药业、国控、华润医药、九州通等都已经有业务开展,且都与相关医院签订了较长的协议,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已经施行的药房托管该何去何从?
信息来源:E药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