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官员:基药目录调整后,基药制度怎么继续执行
日期:2018/11/18
基本药物制度再出发
2018年9月5日
国新办例行政策吹风会发布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工作。近期将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总品种数量由原来的520种增加到685种,包括西药417种、中成药268种。调整后的新版目录覆盖面更广,品种数量不仅能够满足常见病、慢性病、应急抢救等临床需求,而且为不同疾病患者提供多种用药选择,更好满足群众需要。
2018年9月19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从基本药物制度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支付、监测等环节完善政策。并提出,将动态调整优化目录,满足主要临床需求;切实保障生产供应,完善采购配送机制;全面配备优先使用,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降低群众药费负担,提高实际保障水平;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对基本药物实施全品种覆盖抽检。
2018年10月15日
2018年全国药政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近期我国药政工作将着力围绕加快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政策7个方面重点展开。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把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做好药品供应保障放在突出位置,明确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及时总结宣传改革成效和典型经验。
2018年10月25日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发布,并于11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
2009年,基本药物制度被视为撬动基层医改的“钥匙”亮丽登场,经过近十年尝试,基药制度在保障用药安全、减轻费用负担、破除以药补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基层医疗机构用药受限,和大医院药品断层,短缺现象时有发生、质量参差不齐、与非目录药物界限越来越模糊等突出问题,不仅出现了基本药物就是廉价药物的误解,甚至基本药物制度该何去何从也备受质疑。在此背景下,新文件的出台不仅界定了基药的本质,更指明了基药发展的方向。你们,全新出发的基本药物制度将在综合医改中承担何种角色,又将如何影响医药市场格局?
实现药品领域“保基本”功能
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基本药物理念之后,我国就积极开展了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的探索,力图找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药品保障之路。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正式起步,按当时的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说明,基本药物制度是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公众基本用药权益而确立的一项重大国家医药卫生政策,旨在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资源的优化整合,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公平可及、合理用药,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负担,最终让群众得到实惠。201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标志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制度建立 一场复杂的博弈
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建立注定是一场复杂的博弈,因为药品本质上是一种商品,在流通使用过程中,承载汇聚着各方利益。
一枚小小的药片里,分布着原料商、生产商、流通商、代理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等的多方利益,每一分钱的价格下调,患者所获利益都是从前端某处转移而来。利益诉求是生存发展的根本,政策是调整利益格局的工具。基本药物制度作为调整医药利益的“急先锋”,受到各方抵触不难想象。在产业基础极为薄弱、自身制度处于探索阶段、医疗医药医保各项政策均不健全的情况下,基本药物制度坚持患者立场、大幅控制药品价格,刚一发布,立刻引发一系列剧烈反弹。
一时之间,基本药物品种少、供应不及时、质量不受信任等问题喧嚣尘上。在利益驱使下,普遍存在把局部问题扩大为总体问题、把机构失信问题归责为政策设计问题、把正常市场现象误判为政策执行后果等情况。
在重重压力之下,国家坚持边总结、边调整,逐步引导基本药物制度走出试点阶段,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取得显著成绩。一方面,基药价格回归合理。经抽样测算,2014年我国基本药物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质量层次产品平均价格已经与世界卫生组织指南价格持平。2012年后,部分省市在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采取“双信封”方法,公立医院非基本药物采购价格也随之下降。
药费水平得到初步控制,患者用药负担大幅减轻。另一方面,推动药政体系完善。从基本药物入手,制度建设激发了药物政策的全面完善。源自于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中“取低价Vs药品质量”的讨论,倒逼促发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对我国药物政策体系建设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在医改整体工作中,基本药物制度最为突出的成绩在于完成了撬动基层医改的既定任务目标。2009年~2012年,基本药物制度作为新一轮医改中率先实施的药物政策,以药品零差率销售为切入点,倒逼财政投入和绩效考核制度的改革,有力撬动了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被称为基层医改的“抓手”。随着医改深入推动,这一思路延伸成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案的雏形,目前仍然在持续推进中。
面对质疑 真正成为看病首选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结构逆转,已经有近10亿人居住在城市;经济水平翻番,人均GDP、城镇居民以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出现大幅提高;农村加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改善速度快于城镇,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保障全面提升,医保基本实现全民覆盖,人均筹资标准、补偿标准逐年提高;新药大量涌现,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础上涌现出一大批应用性产出,新药研发成果不断出现,部分既往难以获得有效治疗的肿瘤逐步演化成“可控慢性病”,针对乙肝、丙肝等重大传染病,甚至出现了可治愈的突破性药品。
在新的形势下,原先基本药物制度以三五百种药品为对象建设形成的一套保障体系,在功能上的局限性凸显,与当前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资源稀缺性和健康需求无限性是卫生领域永恒的矛盾。基本药物的经济技术特征,不因经济水平和体制因素而改变。无论一国经济水平如何,富有成本—效果的药品都是政府的优先选择。尤其中国经济仍将较长时期处于中等水平,“保基本”将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基本药物制度要有效实现药品领域的“保基本”功能,必须坚持“医疗机构愿意配,医务人员愿意开,就诊人员愿意用,真正成为看病首选药物”的基本思路。
《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总结既往经验,研究最新形势,从全面提高基本药物保障能力入手,加强基本药物的使用激励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善。其中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总品种数量扩充到685种;新审批上市、疗效有显著改善且价格合理的药品加快调入;结合医改进展,加强政策衔接,发挥基本药物制度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作用,加强与分级诊疗政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和健康中国建设的衔接等。
药品利益错综复杂,《意见》在执行过程中仍将遇到一系列的阻力。对于药品数量、质量、供应等方面可能面临的一些质疑,建议加强政策协调、宣传推广,并及时澄清事实。需要向公众说明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有限的目录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合理用药水平,基本药物强调按比例使用,不存在品种少的问题;质量首先取决于设计,其次取决于生产,源头上存在重重把关,采购环节进一步筛选,药品质量已经具有高度保障;供应不及时不是短缺,“饥饿营销”是市场常态,降低用药成本必然需要容忍一定的时效性,关键是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富裕人群追求新特药、品牌药,应当以自费为主,中国的社保筹资还没有达到为个性化服务,甚至仅仅是为心理需求埋单的水平。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