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7带量采购试点最快本月启动
日期:2018/11/17
9月1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第一批带量采购清单,涉及33个通过一致性评价同通用名下的产品,据最新消息,11城市参与的“带量采购”试点仍在有序推进中,有望在本月正式启动。
备受市场关注的“带量采购”因为迟迟未能出台正式文件,以致近日各种传言四起,认为该政策或将暂停,或难以落地。而据财联社了解,这次由国家医保局主导的11城市参与的“带量采购”试点仍在有序推进中,并且有望在本月正式启动。
此次带量采购可以理解为以“国家”为单位进行药品的集中采购,目的是为了“以量换价”。根据此前传出的会议文件内容,带量采购首先将在11个城市进行试点,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和7个副省级城市—广州、深圳、沈阳、大连、西安、成都、厦门。而“以量换价”的意思则是,以试点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用药总量的60%~70%,交换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以及原研产品的最低报价。
今年7月27日,医保局曾下发通知,召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辽宁、广东、福建、四川、陕西等省级药品招采行政部门于8月3日召开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座谈会。
8月3日,国家医保局组织召开了首次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座谈会。并且在同日下午,17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生产企业受邀参加国家医保局组织召开的“仿制药量价采购座谈会”。
9月1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再次主持召开会议确定了联合采购要求及操作方法,同时公布第一批带量采购清单,涉及33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也就是在这一次会议之后,出于对“带量采购”所带来的药价下跌的担忧,A股医药板块在随后两天连续领跌,市值蒸发千亿。
不过,也有投资人认为,目前市场对带量采购的解读是过度的。带量采购符合医改方向,长期来看,有望淘汰一大批缺乏竞争力的企业,而龙头药企的市场份额则加速扩大,有利于市场竞争格局的重塑。
此次“带量集采”与以往省级集中招标采购最大的不同在于,是由国家层面主导,建立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基础上进行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陈昊向《财经》记者介绍,以往的带量采购大多是区域内覆盖全品种,有可能出现药品质量不够好但价低者得的情况。而新的“带量采购”候选药品全部通过国家药监局的一致性评价,联合11个城市的药品采购量来向企业购买。
根据网络流出的会议记录显示,此次带量集采的采购量根据试点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年度药品总用量的60%至70%来进行估算,确保 1 年内完成合同用量。剩余用量的30-40%,各医疗机构仍可采购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的其他中标、挂网品种。
对于采购量的担忧不无道理,陈昊指出,完成采购量受到两方面的考验:
第一关在各地医保部门。虽然承诺医保基金划拨专项款用于采购,甚至表态可以预付拨款30%,但是在11个试点城市中,只有上海此前就是由医保部门做采购,而大部分城市此前的采购由卫生部门完成,现在慢慢转变,各地医保基金情况也不均衡,是否都能够承受并很好地落实是存疑的。
第二关是在医疗机构层面。医疗机构作为信息优势机构,有自己的想法和诉求,如果其坚持使用此前惯用药品,也很难认定这就是有问题的,很有可能有医院并不接受带量集采中标药品。
其实为了保证采购量,试点方案也提出了一些行政惩处措施。对于不按规定采购、使用的医疗机构,在医保总额指标、地方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奖补资金、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医保定点资格、国家及地方重点专科评定和复核、医疗机构负责人目标责任考核中予以惩戒。
然而这些限制措施最终能否发挥实际效果,还要在一定时间的具体执行过程中观察。
赛诺菲中国区总裁彭振科:带量采购“此举不妥”
据彭博社报道,赛诺菲中国区总裁彭振科先生(Jean-Christophe Pointeau)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期间接受了采访。采访期间他对当前国内医药市场动态表达了看法,并表示希望中国政府重新考虑带量采购政策。
对于彭博社记者提出的关于中国11个城市带量采购试点问题,即以试点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用药总量的60%~70%,交换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以及原研产品的最低报价,以鼓励国内仿制药替代进口专利过期药。彭振科先生表达了他的疑虑,该政策尚处于初期阶段,RDPAC和跨国公司目前正在游说中国政府重新考虑此项政策:“我们认为此举不妥”。
在他看来,“对某种药物进行垄断不能够解决问题。为什么? 因为会导致供应问题,并且产生质量问题,因为人人都可以降低药物生产成本,但是不能牺牲药品质量为代价。” 业界正在与政府就重新考虑该政策进行沟通,彭振科先生表示,“我们都同意需要共同努力解决成本控制问题,以造福更多患者”,但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做到这一点。
信息来源:医药云端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