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改的出路
日期:2015/6/2
保基本的前提是强基层,也就是保证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让它能担负起初级卫生服务的功能,使得基本医疗服务在社区医院也能解决,这就需要解决当前基层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和人员水平低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仍然只是一句空话,患者依然不愿到基层医院就诊……
文/廖新波;来源:作者的新浪博客
美国的一家医院倒闭后,社区医疗水平竟然提高了,这一异常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并以此为案例研究医疗需求对医院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医院关闭后整体上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加重,也并未对医疗效率和医疗负担产生影响,社区医院的服务量反而增加,服务质量也没有下降,反而病人可能接受了比原来更好的治疗。从这个案例中也可以看出,大医院固然有存在的必要,但它所提供的服务也并不都是唯一的,而且大多数常见病也并不需要非得到大医院接受治疗,社区医院同样也可以解决问题;在治疗上关键是有同质化的医生,医生在哪,患者就在哪。
新医改以来,我国为实现“保基本、强基层”的目标,把基层医改作为改革的重点进行推进,通过加大对基层的投入力度、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巩固新农合等医疗保障制度、为基层输送医疗卫生人才等举措,着力解决基层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但基层医改推行至今,仍有深入改进的空间,也暴露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基层医院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依然存在,分级诊疗制度仍需完善落实,基层仍然缺乏优质医疗人才,制约基层医院的服务水平,导致患者对基层医院服务能力的不信任。从“医院倒闭后,社区医疗水平竟然提高了”的案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亮点,对我国的基层医改有所启发。
一、合理布局医疗资源,促进医疗资源优化整合
在我国三级医疗服务服务体系的设计中,作为基层医疗体系的一、二级医疗服务机构主要承担区域内多发病、常见病的医疗服务,它具有方便、快捷、价廉的优势,重点满足群众日常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但由于目前医疗市场的“马太效应”,大医院依靠雄厚的医疗技术力量、优质的医疗服务、先进的管理水平等优势,在服务能力、资源获取能力等方面挤占基层医院的生存空间,大医院的规模越来越大,小医院的生存则越来越困难,患者无论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挤,“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只能越来越严峻,这也是为什么在医改过程中提出要“保基本、强基层”,控制大型公立医院的发展规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原因。
医院关闭后,为何社区的医疗水平反而提高,服务量也增加了呢?因为在关闭医院之后,当地的医疗资源得到整合,新建立的急救站做出了正确的定位,基于当地的基本医疗需求为群众提供服务,取消了与其定位不符的法医学鉴定服务,致力于满足当地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社区医院代替大医院提供患者所需的医疗服务,因而保证了当地的医疗水平不致下降。
这提示我们在布局医疗资源时,大医院和小医院应该各司其职,通过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上下级医院的互动和互补,一旦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在基层得到满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也得到缓解,当然,保基本的前提是强基层,也就是保证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让它能担负起初级卫生服务的功能,使得基本医疗服务在社区医院也能解决,这就需要解决当前基层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和人员水平低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仍然只是一句空话,患者依然不愿到基层医院就诊。
二、为医疗服务市场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由于市场竞争的作用,优胜劣汰把好的医院留下来,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服务质量和医疗效率得到提高,在市场竞争中,效益差、经营不善的医院将被淘汰,各医院为了吸引患者前往就医,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往往会在技术、人才、服务、品牌等方面展开竞争,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要想医疗服务市场实现良性竞争,更重要的是做到“建机制”,如果任其随意竞争,那带来的将会是各级医院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或经济利益最大化,损害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造成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浪费,降低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基层医院处在劣势地位,将成为首先淘汰的对象,而且各级医院也热衷于发展经济效益好的科室或项目,对公共卫生等具有外部效应或经济效益差的项目则没人愿意提供,因此,需要做的就是为医疗服务市场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通过“游戏规则”约束各级医疗机构的行为,引导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效率。
如推进实施医师多点执业时,可要求执业医师把基层医院定为执业点之一,并规定服务基层的时间,促进优质医疗人才下沉,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又如基层医院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同时放开药品价格竞争,则要做的就是如何保证基层有药可用和群众能公平享用药品,通过采取定点生产、集中采购等措施,保证基层医院医疗服务的正常提供。
三、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同质化医生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生都是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医生所就业单位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日后的医疗水平和能力,由于缺乏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经历,导致医师水平不同质化,医疗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各医院所提供医疗服务质量差异较大,而正是由于基层医院和大医院在医生水平上的差异,导致两者医疗水平的差距明显,基层医院难以获得患者的信任,患者还是会往大医院跑,看病难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
如果在基层医院和大医院有同质化医生,那么相信医生在哪,患者就在哪,患者认同的是医生的医德和技术水平,患者如果在基层医院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有同大医院技术水平相当的医务人员为其诊断治疗,那么患者也就没必要往大医院挤,所以在治疗上关键还是得有同质化的医生,再结合“互联网+医生工作站+独立实验室”模式,医生业务水平同质化加上适当的诊疗环境和条件,就能为患者提供更方便、快捷、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因此,应尽快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落到实处,实现医师培养的标准化、规范化,使基层医院也有跟大医院一样接受过正规培训的合格医生可用,提高基层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信息来源:希波克拉底医疗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