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盈利的生物制药企业亦可在A股上市了!
日期:2018/9/5
云端导读】
中国证监会发函表示依法创造条件引导尚未盈利或未弥补亏损的生物医药等创新企业,发行股权类融资工具并在境内上市,这或许是受到了港交所新规的影响,今年4月份,港交所宣布允许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这也刺激了一批生物医药公司的赴港上市潮。
8月31日,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关于对政协《支持未盈利生物制药企业在A股创业板上市融资的提案》,证监会回函表示,近年来,证监会采取多种举措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行条件的生物医药等创新高科技企业在境内上市。
证监会表示,2014年5月修订实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适当降低创业板发行上市的财务准入门槛,取消净利润持续增长的硬性要求,允许收入在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只需有一年盈利记录即可上市,扩大了服务企业的覆盖面,从而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入需要扶持的创新高科技企业。
2016年1月修订实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将独立性和募集资金使用由发行条件调整为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优化发行条件,突出审核重点,方便企业融资。
截至2017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达3485家,2017年全年共419家企业实现IPO,融资2186亿元。全年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80%,其中生物医药企业32家,融资147亿元。
截至2018年上半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达3547家,2018年上半年共63家企业实现IPO,融资923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企业3家,融资31.7亿元。
依法创造条件引导尚未盈利或未弥补亏损的生物医药等创新企业,发行股权类融资工具并在境内上市
根据证监会于2018年3月30日发布的《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证监会将选取符合国家战略、具有核心竞争力、市场认可度高的生物医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达到相当规模的创新企业作为试点,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受理审核试点企业在境内发行股票或者存托凭证。
同时,将进一步优化证券发行条件,解决部分创新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但可能存在尚未盈利或未弥补亏损的情形。
针对创新企业在特定发展阶段高成长、高投入、实现盈利的周期较长等特点,按照《证券法》规定的程序,报经国务院批准,证监会修改了《首发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和《创业板首发管理办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创新企业不再适用有关盈利及不存在未弥补亏损的发行条件。
下一步,证监会将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和监管规则,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高科技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上市。
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而此前(今年4月24日),港交所正式公布《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咨询文件称,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产业企业赴港上市。
港交所发布的新上市规则允许未有收益和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对于这类公司,IPO时必须拥有一名资深投资者和提供相当数额投资的要求,设立参考标准,
同时,上市新规要求但拟上市公司预期市值不少于15亿港元,且要符合多项要求,包括从事核心产品研发至少12个月、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已经通过概念阶段进入第二期或第三期临床试验等。
港交所总裁李小加明确表示,允许未盈利的企业上市只局限于生物科技领域,不会扩展到该领域以外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联交所这次删去了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申请人须拥有“长期专利”的规定中“长期”一词,以免该词引起不必要的不确定及混淆。
对于将港交所作为第二上市地的企业,港交所明确,针对的目标主要是创新产业公司,相关公司需在包括在纽交所、纳斯达克以及伦交所等地,最近至少两个财年,有良好的合规记录,在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时,预期市值最低100亿港元。
目前,创新药企赴港IPO的成功率较高
如此看来,中国证监会给予创新药企的支持似乎还不及港交所的政策。据《经济观察网》报道,生物科技公司由于其自身产品研发期较长、研发周期内需要大量资金却缺乏收入的行业特征,除了少数可以选择在境内新三板或者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以外,几乎只能长期依赖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私募投资机构。而新三板与纳斯达克亦分别存在着资金规模有限、企业在境外受认可程度不足等问题。
相比美国,香港与内地之间又有着独特的地缘、语言、文化关系。香港资本市场自身特点,也使得香港资本市场对寻求境外上市融资的中国内地企业具备一定吸引力。所以,香港往往成为许多企业的最佳选择。港交所对于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IPO提供了平台,不仅对该类生物科技公司有吸引力,同时也为生物科技公司背后的投资人提供了更早期的退出渠道。
而A股上市的审核通过率不高成为拟上市公司选择香港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表现来看,中国证监会审核68家企业首发申请仅仅32家获通过,通过率仅为47.06%;相较而言,赴港IPO的成功率则高得多。
杏泽资本合伙人强静表示,“现在中国创新药投资领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投资机构还没有受过伤。创新药产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是时候向市场输出临床数据或者产品销售,这是对企业的市场检验。如果企业经历住这个考验,行业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信息来源:医药云端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