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三大雷区,请避雷!
日期:2018/8/13
来源:赛柏蓝 特约撰稿:山东风轻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对于医药行业来说,当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当前的医药环境,如果简要概括来说,无非就是医药企业兼并整合,呈现两极分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随着两票制、营改增、一致性评价、医保支付标准等新医改政策密集出台,拼费用、拼关系的市场风险逐渐增强,医药野蛮狂奔时代逐渐落幕,医药行业在润物细无声中,慢慢前行,步入新的常态发展通道。
在这种新常态下,一些企业面临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考验,笔者在这里列举当下最为热点的三大雷区,建议企业高度重视,遇雷绕行。
▍第一大雷区:法制雷区
近三年以来,医药行业的反腐力度空前增强。打老虎”、“拍苍蝇”、查腐败、抓作风,医药行业整顿雷厉风行。
201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系统行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要求全国各地坚决落实 “九不准”, 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行业不正之风。
2016年“平安夜”,上海、湖南两地的相关医院接待了来自央视队伍的夜访暗访,随后全国各地掀起医药反腐专项整治行动。
2017年,《关于加强卫生计生系统行风建设的意见》正式公布,根据文件精神,2018年,三级医疗机构全部开展医院巡查工作,2020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开展医院巡查工作。
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仍然有的企业不当回事,总觉得医药反腐反来反去不会反到自己头上,总是怀着“凭什么小尼姑的头,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的心理,既不回归正途也不金盆洗手,不在产品价值上下功夫,总是纠缠于“吃喝玩乐”,一幅“不碰南墙不回头”的“英雄气概”。此是第一雷区。
▍第二大雷区:政策雷区
最近,娱乐圈沸沸扬扬的阴阳合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将税率从6%提升至42%,可以看到国家对娱乐圈这种现象的不满以及未来严格治理的决心!
同样,医药圈也不要幸灾乐祸。8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63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重点监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变成全行业监管。
2016年6月国家卫计委出台的《关于尽快确定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各地将医疗费用的年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在此背景下,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后,虽然一直密集调研,但从该机构雷霆迅速的调研、解决问题的风格来看,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控制,无疑将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时,国家从上到下正在严格控制用药结构,尤其对于用量大的不合理用药,相关方面正在转换思路,巧妙避开“辅助用药”引发的诟病,以“重点监控用药”、“非上线用药目录清单申报”的形式,对相关药品进行迎头痛击。
虽然,目前国家医保支付标准相关政策并未实质性出台,但相关配套政策正逐渐从“抗癌药降价”、“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专项采购谈判”的角度切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现阶段的过渡时期,医疗机构在结余留用利益刺激的大背景下,正充分撬动医保支付标准的杠杆,以以量换价、以量杀价的积极性不会有丝毫降低。
▍第三大雷区:质量雷区
都说质量是生命。但是近期仍未尘埃落定的疫苗事件,还是刮起了滔天飓风,让许多人对医药界的信任指数瞬间崩塌到了垂直极限。
没有质量,一切无从谈起。质量低劣的药品,又不经意间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而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有序推进,这种局面将逐渐改观。没有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今后,将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命运。无论一致性评价是还历史的欠帐也好,是补课也好,是为了达到60分也好,这项工作,本身就是正本清源的一件好事。
无论如何,药品“质量至上”是每一个医药人必须遵守的天条,因为任何事情在质量面前,都是次要的,没有过硬的质量,什么产品学术、市场准入、持续增长都将是一句空话。只有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这三大雷区,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要合规,真正的合规,就是对药品本身的回归。无论过去、现在、将来,回归药品真正的价值,才是医药人未来的立身之本,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