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医疗卫生多措并举 持续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日期:2018/5/29
近年来, 鄞州区卫计局紧紧围绕推进健康中国战略部署, 始终把居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居民健康水平。2008 年至2017 年, 鄞州区脑卒中死亡率下降明显, 从2012 年以来未出现上升趋势。此外, 我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也从2012年的80.20岁增长至2017年的83.33岁。 经过努力, 我区的医疗工作已从 “以疾病为中心” 转变为 “以健康为中心” , 全方位打造让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1医疗流程优化,群众看病更便捷、 更经济 我区有常住人口129.4万人, 共有公立医疗卫生单位33家, 其中综合性医院2家, 专科医院4家, 基层医疗机构20家, 社区卫生服务站206家。为解决 “看病难” 问题, 鄞州借助信息化建设、 深化医疗领域 “最多跑一次” 改革实现资源互联互通共享, 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 经济、 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目前, 我区已织起一张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共享的大网, 不仅实现了公共卫生、 医疗单位的居民健康信息的横向整合, 还实现了区、 镇(街道)与村卫生单位中居民健康信息的纵向整合, 已整合的 93.4 万常住人口电子健康档案信息, 形成具有数据实时性、 功能协同性、 管理针对性、 建设互动性、 流程再造性、 发展拓展性六大特色的 “鄞州模式” , 实现医医协同、医卫协同、 医管协同、 医患协同四大功能。 我区除了升级改造 “健康鄞州微信平台”“分级诊疗平台”“智能导诊”“微导诊”“门诊电子病历”“影像胶片收费分离信息系统” 外, 还启动了 “移动快捷支付”“信用支付”“云影像” 等信息系统建设, 通过与物联网、 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应用, 为群众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 2016 年下半年起, 我区 20 家基层医疗单位实现银行卡、 微信、 支付宝等多途径付费。首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坤介绍, 该中心有3台 “银医通” 机器, 4月门诊量约1.1万余人次, 使用 “银医通” 近 5000 人次, 平均每人节约就诊时间近 1.5 小时。 同时, 我区集中优质医疗资源,先后建立区域检验检查和临床病理中心、 影像诊断中心、 心电会诊中心、 消毒供应中心等一批功能性平台, 着力推动全区医疗资源共享和诊断结果互认, 为百余万人次免去了来回奔波之苦, 网上可查询项目涉及门诊、 住院的各类检验报告信息, 包括临床检验、 生化学检验、 微生物学检验、 血液病检验等上百项内容。 2创新远程医疗,足不出户看云医, 不出社区看名医 2015 年起, 鄞州作为全市远程医疗服务开展的试点区域, 利用宁波云医院平台开展远程医疗, 实现“足不出户看云医” 。目前, 全区已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中心6家, 基层云诊室52家, 覆盖了辖区内所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站及镇卫生院。近3年来, “远程会诊” 系统提供服务 2123 人次, 在线接 受 咨 询 18572 人 次 ,双 向 转 诊5795 人次。与此同时, 远程健康监测做到慢性病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受益人群达15600人次。 为 加 速 实 现 “ 不 出 社 区 看 名医” , 去年我区与宁波市第一医院合作, 全力搭建 “远程超声” 实时诊疗服务系统, 实现上级大医院优质资源线上实时共享, 解决基层医生在检查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目前, 福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塘溪卫生院、 瞻岐卫生院等 17 家基层医疗机构已陆续和市第一医院联网, 开展远程超声实时会诊。 以塘溪卫生院为例, 截至目前共实现同市第一医院远程超声诊断 88 例。院长何伟君说,对基层医务人员来说, 远程超声系统提供优质的业务培训,提升了业务水平; 对患者来说,能少跑腿就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3慢性病管理信息化 “鄞州模式” 在全国推广 近年来, 我区 “智慧健康” 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卫生信息化支撑医疗服务的效用明显增强, 鄞州被列为全省智慧健康示范推广区域。自成功创建国家首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来, 我区每年安排经费用于慢性病防治, 实现了辖区内基本医疗服务全覆盖。去年 6 月, 我区 “信息化助力区域慢性病管理腾飞” 的鄞州模式成功入选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与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共同组织编写的《中国慢性病防治最佳实践核心案例》一书。 现在, 每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都有专职人员负责慢性病管理, 成为居民的健康管家。他们通过信息化平台与慢性病管理有机结合的服务新模式,有效提高了辖区内居民高血压、 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现率、 建档率和规范管理率。 通过鄞州疾控中心信息平台, 可实时掌握区域内各类慢性病的流行特征, 掌握公共卫生工作重点, 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经过多年防控干预后, 我区脑卒中、冠心病、 肾病等慢性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2008年至2017年, 鄞州区脑卒中死亡率从 129.49/10 万降至102.01/10万, 脑卒中发病率连续几年零增长, 提前完成全国《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中提出的 “到2020年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降到5%以下” 目标。 4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基层中医馆受群众欢迎 近年来, 我区中医药服务实现全覆盖, 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服务内涵不断扩展, 服务质量有效提升。去年底,我区以高分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国家级评审。 据统计, 截至去年底, 全区中医药门急诊量达130万人次, 中医药业务收入 1.9 亿元, 我区目前中医类医疗机构由鄞州区邱隘骨伤科医院(鄞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和44家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组成。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1.3%的村卫生室配备了中医基本诊疗设备, 48.21%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配备了中药饮片。我区已基本形成以综合医院为龙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为主体、 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 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 融医疗、 保健、 科研、 教育、 产业和文化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目前, 我区累计推广应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20 多项, 19 家基层医疗机构均掌握 6 种以上基层常见病、 多发病的中医药治疗技术方法, 可提供中药 饮 片 、针 刺 、艾 灸 、拔 罐 、刮 痧 、推拿、 熏洗等服务。13 家基层医疗机构确 立 了 1~2 个 重 点 建 设 中 医 专 科 ,如: 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骨伤科、 茅山的小针刀、 百丈中心的中医肾病和针灸减肥、 五乡的康复综合病区、 明楼中心的小儿康复、 白鹤中心的中医妇科、 鄞州三院的中医内科、 中河中心的中医推拿康复等专科, 在当地均享有较高知名度。 在现有中医药医疗资源的基础上,我区加快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设步伐, 围绕三级医院的建设目标, 凸显中医医疗项目内容与优势, 把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成为我区中医医疗保健康复、 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技术人才培训中心,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中医药服务。 5医疗资源 “双下沉、 两提升” 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 2012年底, 我区着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务人员下基层。6 年来, 我区先后以鄞州人民医院、鄞州第二医院、 李惠利医院和宁波明州医院为中心成立4个区域医联体,有力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据统计, 2017年区级医院共下派副主任以上专家 6236 人次, 服务患者 3.9 万人次, 提供门诊服务 5.4 万余人次, 指导基层影像诊断22.9万份, 有力促进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鄞州实施 “双下沉、 两提升” 使得医疗资源重新整合,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 全面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社区首诊、双向转诊” 已成为趋势。2016年至今, 鄞州共下派医生7207人次到基层坐诊, 患者在基层医院累计实现预约大医院住院 2288 条次、 预约检查 4991条次。 对于 “双下沉、 两提升” 给患者和基层医疗机构带来的变化, 市眼科医院眼科专家吴善君感触很深。吴善君几乎每周都要到云龙镇卫生院、 咸祥卫生院、 北仑柴桥医院、 奉化人民医院等坐诊。 “很多患者因为路途遥远, 所患眼疾一直无法就诊,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上级医院的医生, 不少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 ” 吴善君说, 坐诊的同时, 他还在基层积极开展带教工作。 家住咸祥镇外蔡村 84 岁的蔡老伯是“双下沉、 两提升” 的受益者, 蔡老伯右眼上睑倒睫内翻严重, 一直畏光、 流泪, 一度因就诊不便一直没去大医院治疗。得知市眼科医院的专家要来坐诊, 他早早来到咸祥卫生院。经过手术, 他摆脱了倒睫的困扰。 两年来, 市眼科医院派眼科医生与专家到各合作基层坐诊、 开展手术、 业务指导、 学术交流, 共计 500 余人次, 工作时间长达500余天, 门诊万余人次, 开展各类手术1200余例。 去年年底, 我区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集团签约合作, 进一步推动 “双下沉、 两提升” 工作。目前, 全区医疗单位分别与上海九院、 华山医院、 岳阳医院等7家知名大医院保持紧密合作, 上海专家累计下沉服务近万人次, 有效推动全区品质医疗建设。 今年, 我区将围绕 “品质医疗、 健康鄞州” 主题, 纵深推进以分级诊疗为核心的综合医改工作, 将医共体、 医联体、 专科联盟等建设作为提升能力、 补齐短板和深化医改的突破口, 合理整合医疗资源, 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有效推进区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互动,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使高效、 高品质医疗服务成为我区“名城强区” 建设的重要元素。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6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