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任性也要有任性的资本
日期:2015/1/20
【医药并购基金:机会,任性】 随着轰轰烈烈的并购战火延烧,去年资本市场出现了一股成立并购基金热的浪潮。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去年成立的并购基金数量比前几年成立的总和还要多。在医药行业,这个现象更为突出。 2014年12月,爱尔眼科与中钰创投合作设立规模10亿元的并购基金,主要应用于投资、经营、管理眼科专科医院及其供应链服务。加上之前参与投资前海东方爱尔产业并购基金以及华泰瑞联并购基金,这已经是爱尔眼科成立的第三支并购基金。中恒集团联合中恒实业、盛世景发起的产业并购基金以20亿元无人超越的规模,暂时领衔医药企业。与此同时,莱美药业、北大医药、天士力、昆明制药、京华医药以及武汉健民等知名医药企业都纷纷成立了规模为2亿~10亿元的并购基金。 这些并购基金瞄准的主要标的是医药制造企业和医院,此外,也有一些企业的原有品种无法支撑其高速发展,需要通过收购来扩充产品线。总之,与主营业务相关、能形成规模效应或者协同效应是医药并购基金出手的原则。 目前,并购基金主要以“上市公司+PE”模式为主,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并购基金不仅可以通过募资帮其快速解决资金的问题,省去耗时过长的定向增发审批环节,加快项目决策的效率,还能较为专业、有针对性地帮其发展一些有价值的标的。而PE也因为并购基金在操作上的便捷性和并购融资途径的多样化乐于牵手上市公司。 对于医药行业来说,龙头企业担纲产业整合者的角色还将长时间地持续下去,因此并购基金的时代也才刚刚开始。 【绿叶制药:有钱,任性】 十年前,有一支叫做“亚洲药业”的股票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在国际化融资几年时间后,于两年前私有化退市。去年,这个公司又再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并且募资金额达到7.8亿美元的规模,一时风光无两。这个去年让人印象深刻的公司叫绿叶制药。 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当然不光因为绿叶重新登陆资本市场的成功,还因为其上市不久,又以36.8亿元的大手笔高溢价收购另外一家药企嘉林药业57.68%的股权,由此计算,嘉林药业的估值将超过60亿元人民币。 毫无疑问,这笔交易必然引起市场的新一轮震荡。一方面,交易总额庞大,36.83亿的总额度与去年年初拜耳收购滇虹的数额几乎相当,在去年可堪列入顶级交易的行列。另一方面,并购价格激增。数月前,康恩贝曾收购嘉林药业1.1%的股权,代价还只是3600万元人民币,企业估值不过32亿元人民币,短时间内居然翻了一番。当然,康恩贝的交易对象是华商盈通投资有限公司,这一点与绿叶不同,但这样的变化仍然令人震惊不已。 可以推测,绿叶此轮大手笔拿下嘉林,主要还是想通过获得重磅产品阿托伐他汀,补充其心血管产品线,借助其优势的专业治疗领域营销网络,进一步放量,获得更高收益。对于嘉林而言,投靠心血管领域拥有优势的绿叶,也是为了解决其营销困境,基本算是门当户对。问题是,绿叶此前畅销的当家产品,包括力朴素、血脂康、麦通纳等,多数专利都未到期,基本没有仿制药竞争的销售压力。相比之下,阿托伐他汀的市场格局则远没有如此乐观。大手笔的投入能否换来真金白银,恐怕只有等待时间给出答案。 【辽宁依生:举报,任性】 2014年8月18日,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简称“辽宁依生”)董事长张译在微博实名举报国家食药监局副局长吴浈渎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副主任尹红章等人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涉嫌渎职。不管占不占理,自古古训“民不与官斗”,张译也算是任性了一把。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2012年底到2013年8月,辽宁依生向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简称“中检院”)申请了120批次的狂犬疫苗批签发。其中有3批无菌检查不合格,而其他117批疫苗均遭“不予签发”。让张译纠结的,就是这个“不予签发”。因为,按照《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疫苗合格签发合格证,不合格则签发《不合格通知书》,并没有“不予签发”的说法。而中检院“始终没有风险评估报告。它说有风险就有风险,说没风险就没风险,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在张译举报次日,食药监总局便做出回应,“该企业质量保障体系存在严重缺陷,无法有效进行无菌保障,产生污染的风险持续存在,该117批疫苗有安全风险,为确保人民用药安全,建议不予批签发。” 事后,业内有评论称,就算食药总局的监管本身的结果不存在问题,但整个过程中药监部门仍然有需要改进之处,那就是审批不够透明。以往,政府做事往往倾向简单化,发号施令,最后仅仅给出一个结果。这样一来,“即便是做好事情,也没有得到好支持。” 【沃森生物:买卖,任性】 2014年10月9日,沃森生物宣布,拟将其血液制品子公司河北大安制药46%股权转让给另一家上市公司博晖创新,股权转让款合计6.3亿元。收购不到一年的公司,刚通过了新版GMP认证,沃森生物就让出控股权,尽管从出价上看,沃森生物没有亏,还净赚了1.92亿元,但这大大背离了公司收购时的战略。 两年前,沃森生物先后两次以合计近9亿元收购大安制药90%的股权。当时,沃森生物称,“本次收购将增加公司产品种类,化解公司目前仅有疫苗单一类别产品销售的风险,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司产业链,实现协同效应,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战略目标的达成。” 但如今在沃森生物看来,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特点,同时还具有高资金投入、高技术壁垒、长周期等特征,“在继续保持血液制品业务的同时,有利于公司集中资源,聚焦于疫苗、单抗药物产业以及疫苗商业流通行业等核心战略目标的发展。” 除却外界各种或善意或不善的揣测不谈,沃森生物对大安制药的一收一放背后是对企业战略成熟与战术能力的一次考评。一位沃森生物的高管说,“有些地方的投资是不是多了、比例大了,正因如此,我们会有反思,然后做一些优化和调整,将整个公司的资源配置达到一个更优的状态。”如果真是如此,对于这家年轻的企业来说,倒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历练。 【阿特维斯:进退,任性】 进进出出,阿特维斯好不折腾。 去年1月,阿特维斯CEO保罗·比萨罗在于旧金山召开的摩根大通医疗保健会议中说:“如果要分配资本,我们将选择在风险最小的条件下得到最大回报的市场,但选择中国市场无疑太冒险了,并表示已经开始出售在中国的业务。 保罗?比萨罗把退出中国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商业环境并不友好”。由于受制于营销和招标政策。尤其是“GSK事件”后,外资药企日子普遍都不太好过。但实际上,从2005年进入中国至今,阿特维斯每年在中国市场的利润大约只有400~500万欧元,这显然和阿特维斯世界最大的仿制药企业的身份格格不入,雪上加霜的是,随着药品招标价格持续走低,仿制药的利润更是越来越薄。 但还不到一年时间,阿特维斯就变了主意。最近,阿特维斯新任CEO布伦特·桑德尔斯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称,该公司正计划裁减员工并在中国扩展业务。阿特维斯表示,对于扩大中国市场的目标很有信心,相信其产品在中国有很大的潜在市场。 其实,阿特维斯一年之内战略大变,并非没有来由。 2014年11月,阿特维斯宣布对艾尔建的并购达成,在此之前艾尔建正遭遇加拿大制药公司Valeant的恶意并购,打得不可开交。阿特维斯最终以高达66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将艾尔健纳入囊中,每股高达219美元,这比Valeant提供的最终报价每股高出6美元。这次并购将会让新阿特维斯跻身世界药企前十强,阿特维斯也适时对外宣布,与艾尔建合并后,公司即将发生一系列人事及组织调整。目前,布伦特·桑德尔斯接替保罗·比萨罗成为公司新任CEO。据悉,新公司将划分为三大主要业务,分别是国际业务、品牌药业务以及艾尔建医学部。对中国战略的重新定位,自然成了这一系列调整中的重要组成。
信息来源:E药经理人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6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