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争议颇大的广东药交所模式再出细则。11月12日,广东省卫计委发布药品交易议价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医院可以自行遴选品规和生产企业,并在入市价之下通过药交所平台进行议价,交易双方可以多次反复议价。
今年9月,广东省卫生厅发布药品交易新规,“严厉”招标限价与杀价规则的初衷并未改变,对非基本药物采取“报价最低品种中标”的规则,对基本药物采取“双信封”评审制度。然而,非医保目录和低价药品目录的议价规则却一直悬而未决。此次出台的细则,应是对此部分做的补充。
相关报道称,非医保目录品种单列在以前的招标中比较少见,此次广东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可自行遴选品规和生产企业,也被业界称为“点厂名”,“从操作方式来看对于非医保品种相对利好,但是非医保在医院采购量会受限,医院一般不会大量用。”有企业人士表示。而低价药品却是在今年的招标中“逆袭”上位,中央及地方都开始注重保护低价药品,广东规定“只要符合限价,则所有企业均可中标”。议价细则的出台,对两者接下来的招标影响较大。
针对“反复多次议价”的细则,相关企业人士表示,虽然细则有此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医院采购与企业反复议价的可能性较少,“议价时,一般生产企业肯定妥协,或者就按入市价进入市场”。
所谓广东药交所模式,即利用药品的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按照医院联合体或片区等为单位,将同个品规药品的需求合并后挂网招标,企业通过竞价独家中标,招标每月循环一次。目前,药交所药品交易进展缓慢,预计12月中旬才能完成首轮基药招标,医院目前正在裁量工作。原载《国际金融报》
信息来源:医药国际商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