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方医院:“医药分管”新型采购模式切断医药利益链
日期:2015/7/28
“目前上海市东方医院采用‘医药分管’新型采购模式,将医院药品、耗材、试剂等项目采购进行外包。”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在7月18日“公立医院改革实践与创新论坛”上指出,这种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切断医生与医药代表之间的利益关系。
据了解,该论坛是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指导,健康报社及中国卫生杂志社主办,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协办。在论坛上,多位专家对当前的药品、耗材采购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医药分管”新模式节约资源成本
“药改是医改的急先锋。”浙江省卫生计生委药政处处长吴朝晖在论坛上表示,药品承担着医改很多的功能和职能。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要求,试点城市所有公立医院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如果过多依靠政府财政补偿,医药分开改革难以推广。”北京朝阳医院执行院长陈勇在论坛上表示。
如何应对未来的改革?刘中民介绍说,上海市东方医院积极探索实施全新的药品、耗材供应链管理模式——“医药分管”,努力在药材采购中节约成本。医院将采购项目(药品、耗材、试剂等)外包给一家大型的医药公司,由外包公司与药材供应商、耗材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通过“以量代价”,全面压缩采购成本。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争取东方医院的集中采购权,医药公司也提供了相应的服务:愿意为东方医院承担药物流通场地租金、分发药及检验设备投入、药事人员薪酬及培训、大型设备维保,甚至被服洗涤、保洁等多项后勤服务项目。于是,一份由药品购销合同转变而来的服务合同顺利签署,医药公司由供应商转型服务商,以服务换取了东方医院全部市场份额。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东方医院的运营成本大大减少,在没有增加政府投入的情况下,医院把节约下来的资金投入到提高医护人员待遇和学科发展建设上,并开始同步回馈病人。
“医药分管”补偿医生、惠及患者
“医务人员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主力军,没有主力军的热情、积极参与,改革不可能成功。”陈勇指出,改革中医院和医务人员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技术获得补偿,而不是通过与他们的劳动和技术无关的药品、耗材和大型设备获得补偿。
刘中民表示,突破医改瓶颈需要将形成合理补偿与减轻百姓负担有机结合到一起。据了解,“医药分管”的采购模式转移了医院的运营成本,将节约下来的资金进行重新分配。第一用来医师的药事补偿,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医院根据医生手术量全面考核进行绩效补贴,实现技术要素含量与医务人员经济收入的正相关;第二用于支持学科发展、进行人才培养;第三推行“惠民政策”,出台了60岁以上城保病人药费减免10%,支架、骨科植入性病人首次复诊检查免费等政策,减免部分患者的自费部分,让百姓减负,从改革中得实惠等。
2015年上半年,东方医院全院处方点评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检出率由2.1%下降到0.8 %;与去年同期相比,两院区门急诊均次药费下降9.7%,住院均次药费下降46.89%。百姓花费减少。
“医药分管”促进医生合理用药
据了解,过去进入医院的同类药物可能包含多个产品,厂家之间的竞争空间会给医生很多选择的余地。刘中民指出,上海市东方医院对采购方要求“一类两品”的采购模式,即一类药物最多有两种产品。将选择权交给采购方,选择优质性价比高的药品,规范了药品的结构,医院用药数量明显降低,由之前的1400多种降低到现在940多种,抗菌素由50种下降为30多种。
并且这种模式尝试单一货源供应、药品集中供应,加强对医用品供应的安全追溯性和精细化管理,严格保障药品耗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最大限度切断医生与医药代表之间的利益链,压缩医生用药的选择空间,患者用药多少、用药贵贱基本与医生无关,客观上促进了医院合理用药。
信息来源:新华网
|